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

偃麦草(Elymus repens)7StL染色体抗赤霉病基因的鉴定与利用

作者: 刁圣轩   审稿人:魏育明     时间: 2025-11-17 点击次数: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由禾谷镰孢菌复合种引起,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掘抗病新基因并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控赤霉病最经济有效的策略。偃麦草(Elymus repens, StStStStHH)是小麦族披碱草属的多年生物种,具有抗病、耐逆等优良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的宝贵资源。小麦-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P1142-1-2(2n=8x=56, AABBDDStH),高抗小麦赤霉病,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

近期,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完成的题为“Identification and transfer of resistance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from Elymus repens chromosome arm 7StL into wheat”的研究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IA) 2025年11期正式发表。

利用抗赤霉病的小麦-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P1142-1-2与感赤霉病小麦品种川农16和川麦42先后进行杂交,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鉴定,获得了一个细胞遗传学稳定的小麦-偃麦草7D·St易位系K140-7。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寡核苷酸FISH涂染(Oligo-FISH painting)、单拷贝基因FISH(Singlegene FISH)和小麦55K SNP芯片分析表明,K140-7是一个具有遗传补偿性的7DS·7StL易位系(图2)。利用单花滴注法接种禾谷镰刀菌PH-1和四川省优势镰刀菌种混合菌株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发现小麦亲本Crocus、川农16和川麦42高感赤霉病,T7DS·7StL与亲本P1142-1-2高抗赤霉病。基于课题组测序组装的二倍体拟鹅观草St基因组序列,开发了21个7StL片段特异的SSR标记,构建了7StL的物理图谱。通过3个F2群体进行遗传效应分析,表明7StL片段与小麦赤霉病抗性连锁,显著降低了每穗病小穗百分比(PDS),且表现出剂量效应,因此,将该抗性位点暂命名为QFhb.Er-7StL(图3)。为了进一步转移利用QFhb.Er-7StL,将T7DS·7StL与多个四川主栽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创制了三份产量性状和赤霉病抗性协同改良的育种中间材料(图6)

综上,创制的小麦-偃麦草7DS·7StL易位系高抗小麦赤霉病,具有较高的育种应用潜力,开发的7StL特异分子标记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四倍体长穗偃麦草抗条锈病基因Yr4EL的精细定位及育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