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名称:白皮高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品种蜀麦133及其姊妹系的选育与应用
完成人:伍碧华、黄林、代寿芬、刘登才、魏育明、马良俊
成果简介:
西南麦区生态环境复杂,小麦生产面临多种逆境胁迫,突破性品种选育难度大。通过优化集团混合选择法,结合多环境胁迫、异地加代等高效选育技术,实现抗病基因与逆境适应性的定向强化,选育出集白皮、高产、高抗条锈病、抗赤霉病、抗穗发芽等特性的突破性国审小麦新品种蜀麦133及姊妹品种蜀麦126、蜀麦137。
1.突破了白粒难高产、易穗发芽的育种瓶颈。相比红皮小麦,白皮品种出粉率高,但育种难度大。育成蜀麦133等白粒小麦新品种3个,国家和省区试产量均居第一、第二,增产幅度在四川省区试中高达14%-15%。蜀麦133在国家区试中增产达8.6%,在云、贵、川、陕、渝不同生态区生产均创高产纪录,增产达20%-60%。
2.品种抗病、抗逆性突出。解析了育成品种高产、抗病、抗穗发芽等优势位点15个,为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3.实现了青秆成熟性状的育种突破。蜀麦133含持绿位点QSg.sau-2B.1、QSg.sau-6A.2,抗高温逼熟、抗早衰,灌浆期长;且能兼收持绿秸秆微贮饲料。
4.品种品质好。携带Ppo-A1b、Psy-A1b位点,面粉白度高。蜀麦133是‘莫氏土挂面’、‘龙井石磨面’的优选专用品种。
5.高效生产技术配套。蜀麦133在平原稻茬麦生态区、丘陵旱地生态区早播产量更高,平原-深丘双重生态区播期弹性大,配合适宜密度、肥力等高效模式。
6.新品种应用效益显著。截止2024年,累计推广2164万亩,创经济效益133.7亿元,节本增效21.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