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十四五”麦类育种攻关项目启动,定下这个目标: 育成新品种20个,示范推广3000万亩

作者:   审稿人:刁圣轩     时间: 2021-09-22 点击次数:


转载自:四川农业日报

https://cbgc.scol.com.cn/news/2081625?from=androidapp&app_id=cbgc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亚 阚莹莹



“创新”“突破”这两个词,在9月17日成都举办的四川省“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麦类育种攻关)启动暨学术研讨会中,被频繁提及。

记者从启动会上得知,该项目将通过基因资源和遗传育种技术创新,培育推广突破性麦类新品种,提升我省麦类育种能力和麦类作物生产能力。到2025年,培育麦类新品种20个,示范推广3000万亩。

当天,包括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我省13家科研院所和科研型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痛点:突破性资源缺乏,主要采用传统经验式育种

目前,我省在育种方面,突破性基因资源缺乏,我省麦类产量、品质、抗性育种处于缓慢爬坡阶段。同时,我省麦类仍主要采用基于表型选择的传统经验式育种,对复杂性状的选择效率低且准确性差。

目标:选育20个,其中包含1个青稞和1个荞麦新品种

对于新品种,必须具备多个属性。“高产优质多抗”,这是该育种攻关对新品种的要求。

“在区试中,平均亩产要接近400公斤。”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十四五”麦类育种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刘登才告诉记者,项目给高产新品种下的产量目标,要比对照增产8%以上。

会上,多个科研单位表示,多个小麦组合已在一年或者两年区试中达到这个目标,等待进一步区试或者生产试验。

除了高产,新品种还必须优质。

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栽培专家汤永禄研究员,从生产端为育种家提出了要求:寻求不可替代性,根据四川气候土壤条件,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包括中筋、弱筋、酿酒专用小麦。

“我们的目标就是选育酿酒制曲专用小麦品种4个。”绵阳农科院副院长、小麦育种专家任勇告诉记者,现在酒企对酿酒专用小麦需求量非常大,今年梓潼等地出现“抢购”现象,种粮大户的酿酒专用小麦早已销售一空,而且价格比去年每斤上涨0.2元。“我们已和四川酿酒企业合作,力争培育出高抗、高产的酿酒专用小麦新品种。”

优质酿酒/制曲专用小麦只是专用小麦中的一种,四川米老头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曾经全国寻麦,最后锁定四川的弱筋小麦。

“高抗”是会上频频出现的关键词。也是一个优良品种的必须品质。其中,抗条锈病是重中之重。“虽然现在不少品种在审定时是高抗条锈病的,但几年后,抗性就减弱或者不抗了。”刘登才希望通过育种攻关,培育出2-3个突破性品种,具有持久抗病能力,抗性能够保持10-20年。

除了要抗条锈病外,小麦丰收还需要抗白粉病、抗逆(穗发芽)。

来自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杨开俊团队则将在青稞新品种上发力,选育一个新品种,西昌学院则将选育一个荞麦新品种。

除了选育新品种外,该项目还将筛选优异种质资源30份,发掘优良基因和分子标记10个。

此次麦类育种攻关,首次将栽培列入项目,“突破性麦类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成为其中的一个课题。明确“研发优质高效协同栽培配套技术3项”的任务。

“优良的品种最终还是需要栽培来实现。”项目负责人川农大小麦栽培专家樊高琼教授告诉记者,整个项目的示范推广面积将达到3000万亩。

举措:分子-染色体工程+传统育种相结合,创新育种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麦类功能基因研究和育种方法创新发展迅速。但是,目前我省麦类育种主流技术仍采用基于表型选择的传统经验式育种。

为实现在育种上突破,需要育种技术创新,“将近年来麦类功能基因研究新成果应用到实际育种,实现从传统育种到分子育种的技术升级转变,提升我省麦类分子育种的整体水平。”刘登才表示。

会上,来自川农大小麦所的郝明博士做了题为《小麦原始材料和关键基因聚合育种经验交流》的分享,并愿为各科研团队提供育种材料。

“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育种已有80多年的历史,当前育种已到了一个新阶段,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攻关。从种质资源分享、育种经验分享、育种技术共享、材料品种共选等诸多方面,加强协同,整体提升我们的育种能力水平。”刘登才表示。

“四川小麦育种的春天来了!”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小麦育种专家杨武云的一句话表达了所有小麦育种者的心声。

 

上一篇:麦类作物创新团队积极筹划成温邛示范带小麦基地建设

下一篇:四川省“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麦类育种攻关)启动暨学术研讨会在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