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四川农业有“种”!

作者:   审稿人:刁圣轩     时间: 2021-12-10 点击次数:


转载自:四川农业日报

https://cbgc.scol.com.cn/news/2566049?from=androidapp&app_id=cbgc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阚莹莹


11月底,四川西部,沙鲁里山系,最低气温早已逼近零下十多度。

而就在这样一个草木难寻、人迹罕至的地方,却迎来了一支来自四川的科考队。这是一支由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教授凡星带领的调查队,此行,他们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对前一次在这里收集到的疑似小麦新物种再次进行考察。

这次调查意义重大,一旦确认,将在世界小麦族物种谱中添加新成员,而这一世界小麦育种界公认的物种谱系数量及自然分布,自本世纪初迄今,没有发生过变动。

确认是否为新物种,还需要绝对严谨的调查。

而能够发现这一“疑似”,背后则是凡星和队员们对于小麦种质资源数十年如一日所付出的巨大的努力和满腔的热情。

四川,从平原到山地再到高原,多样的地理气候条件,无数宝贵的种质资源在这里生长。因此,这里汇聚了一群像凡星这样以种质资源研究为梦的农业科学家,行走在四川、在青藏高原、在全国各地,甚至是泛北极区域,只为寻找出那个能够改良麦类作物及饲草品种性状、维系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从而造福于人类的农业种质资源。


“行走”,是他的主题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保存了世界上谱系最完整、物种数量最丰富的小麦种质资源谱。同时,从2002年开始,凡星在导师——小麦族植物分类学家周永红教授和师爷——中国小麦育种界、种质资源研究泰斗颜济先生教诲下,从事小麦种质资源研究近二十年。多年来,“行走”是他的主题。

从川西高原,到横断山脉,从喜马拉雅,到大兴安岭,从东亚,到加拿大西海岸再到纽芬兰岛等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横断山脉,是这两年凡星主要调查的地区。这源于他师爷颜济先生在世时对他的教诲。

“先生在世时曾告诉我,希望我能去横断山脉多看看,因为他们还没有去过,包括很多国内外的小麦族专家也没有去过,那里汇集了印度洋暖流和太平洋寒流,有着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凡星告诉记者。

师爷的教诲果然有了收获,沙鲁里山正是横断山脉的中心,疑似小麦新物种也正是在那里发现。

相比于育成一个新品种带来的成就感,种质资源调查本就是一件“枯燥且复杂”的工作。然而,育成一个新品种,资源则是必不可少的“芯片”。

“很少有人愿意去做。”凡星坦言,“这是因为禾本科资源本就充满了复杂和挑战,而小麦又是禾本科重要的分支,它不仅关乎粮食安全,更关乎畜牧、生态安全。”

在凡星看来,中国拥有着世界第三极,特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小麦族种质资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了资源才有底气,以小麦为例,中国小麦族资源属种数量及分布引领世界,保护好了才能加以利用。”

现在,收集、梳理小麦种质资源,在未来整理出一本小麦种质资源谱,为每一种小麦族成员配一张照片,这是凡星和团队正在进行的工作,而对于凡星来说,这已经不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事业,一个梦想。


调查,是他们的使命

在凡星带队在雪山中探寻新物种奥秘的同时,另一场全省范围内的种质资源调查正在进行中。

近日,由四川省农科院团队带队的全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拉开了新一年度工作的大幕。今年是这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的第四年,还要继续完成剩余16个县的征集和27个系统普查县的调查工作。

因此,全省7支调查队立即奔赴四川各个区县,调查、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

松潘县是第2调查队的目的地之一。“松潘县地处高原,海拔1000米至5500米,岷江、涪江在境内发源,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让这里拥有丰富的特殊物种资源。比如说粮食作物、蔬菜、中药材等等。”松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张朝陈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松潘人,张朝陈对于松潘县的物产有着了解深入、感情深厚。

叶鹏盛带领调查队在松潘站开展种质资源收集

迎来了省上的调查队,张朝陈立马翻出了脑袋里的全县特殊农作物资源清单。“我父母喜欢收集各种老品种。”调查队在张朝陈带领下,直接来到了老家。在说明来意后,两位老人拿出了各种“传家宝”。

在第2调查队队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所长叶鹏盛专业的眼光里,其中一种“紫皮大蒜”格外引人注目——相比于市面上的普通紫皮大蒜,两位老人家保留的这种紫皮大蒜个头大、紫色竖纹更加密集鲜艳。

“你们看,这是松潘本地的紫皮大蒜,个头大,吃起香,味道粉粉的、面面的,也没得其他蒜子那么辣,我们自己种了几十年,好得很。”张朝陈介绍。

经过叶鹏盛进一步细致深入的了解后,收下了此次松潘县调查之旅的第一份种质资源“松潘紫皮大蒜”。

调查队在松潘县收集的紫皮大蒜

为期一周的调查,第2调查队的松潘之行有了丰硕的成果,在当地4个乡镇11个村共收集到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牧草绿肥、果树等种质资源共计103份。

除了第2调查队,另外6支调查队也在全省各地进行了紧张的调查工作。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及院生核所、作物所、水稻高粱所、蚕桑所、省种子站以及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组成的调查队,前往丹巴县、小金县、金川县和道孚县4县,共完成17个乡镇26个村30多个社,收集本地玉米、甜皮萝卜等本地濒危野生优势资源样本311份。


图强,四川种业的决心

开展全国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意义重大。

数据统计,全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开展以来,共收集到7000多份资源。目前,这些资源正在加紧入库中。

近期,全国遴选出10大农作物、10大畜禽、10大水产优异资源。四川资源优势凸显,达川乌梅位列农作物10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凉山黑绵羊、玛格绵羊位列畜禽10大优异种质资源。

“在全国启动了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组织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技术要求之高、参与人员之多,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近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在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及资源普查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到97.6%,水产方面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发现了一大批新资源。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

而在四川,更多种业发展相关规划正在布局中。

作为四川省人民政府2020年农业重大项目,投资9223万元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正在加紧建设中。该项目规划设计保存农作物(含林草)种子资源52.4万份,保存畜禽基因资源105万剂,保存水产基因资源26万剂。

同时,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的成立中,将全力打造成为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种业资源整合、种业人才聚集、种业创新、种业成果转化、种业开放合作和农业农村发展平台。特别是锁定十大川字号特色农业产业,瞄准四川具备种源优势的川猪、川牛羊、小家禽、水产和农作物领域,启动“卡脖子”技术研发行动,为川种创新取得更大突破。

纽芬兰大西洋沿岸的一种小麦族赖草属植物-滨麦

新都桥的垂穗披碱草

可可西里的仲彬草



 

上一篇:小麦研究所召开2020级研究生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会

下一篇:小麦研究所召开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