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四川十四五麦类育种攻关取得“开门红”

作者:   审稿人:刁圣轩     时间: 2022-01-20 点击次数:


在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持续支持下,四川农业大学牵头实施的“十四五”麦类育种攻关取得突破性成效。一是新品种选育实现产量、品质和兼抗的协同改良。首次培育出达到酿酒小麦审定标准的小麦新品种绵麦905。优质中筋小麦品种“川育32”的面条评分,优于对照巴彦淖尔产河套粉,产量接近突破性高产品种要求,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国审新品种川辐14达到优质弱筋品质标准,产量接近突破性高产品种要求,近免疫条锈、中抗白粉病、耐赤霉病。选育的康青糯1号、西荞8号等5个青稞荞麦品种满足了藏区彝区的特色作物新需求。二是新材料创制取得新突破,丰富了我省育种基因源从野生外源资源发掘出优良新基因3个,利用披碱草等创制了外源目标基因明确的优良新材料10份。创制的野生小麦渐渗系,Fe、Zn等微量含量高,为功能品质育种提供了新材料。三是创新渗入育种技术,提升了外源基因转移效率。利用“双顶交-两段选择”育种方法,渗入外源资源选育的耐赤霉病品种蜀麦1868,面团稳定时间超过9分钟。创制的“两段选择+分子辅助”法,将野生物种的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快速导入到小麦品种。四是品种自主可控,规模化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四川生产应用的麦类品种全部由四川科技人员选育。小麦品种绵麦902在梓潼县百亩连片平均亩产510.5kg,创造西南片区百亩实收测产记录。在严重湿害胁迫下,蜀麦830在大邑县现场实收36.0亩,平均亩产521.0公斤。

 

上一篇:四川省“十四五”麦类育种攻关2021年度工作总结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下一篇:麦类作物四川创新团队完成2021年度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