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育成品种 > 正文 >

蜀麦969(2013年四川审定)

作者:   审稿人:刘宇娇     时间: 2014-10-08 点击次数:


品种培育人:刘登才、郑有良、兰秀锦、代寿芬、张连全、魏育明、袁中伟、颜泽洪、伍碧华、彭远英、陈国跃、刘亚西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SHW-L1/SW8188//川育18/3/川麦42 (2013年审定,川审麦2013 009)

2014年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2015年开始被确定为四川省主导品种

突出特性:该品种兼具高产、强筋、早熟、抗冻的突出优势。该品种为模拟普通小麦起源并成功应用于育种提供了一个新范例。该品种十一五以来,四川省统一组织的生产试验中绝对产量最高的小麦品种;是达到四川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的少数品种之一;是生产上成熟最早的品种之一;是20161月小麦生产发生严重冻害时,表现最抗冻的品种之一。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5天左右,比对照绵麦37早熟。幼苗半直立-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宽窄适中,生长势旺,分蘖力中等。株高95厘米左右,穗锥形,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籽粒卵圆形,籽粒饱满。平均有效穗23.5万/亩,穗粒数41.0粒/穗,千粒重46.7克。2012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分析结果为:平均容重778.0克/升,蛋白质含量14.57%,湿面筋含量31.0%,沉降值47.3毫升,稳定时间8.1分钟,达到四川强筋小麦标准。经四川省科院植保所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358.7公斤,比对照绵麦37增产3.5%,7点中5点增产;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09.2公斤,比对照绵麦37增产12.6%,7点全部增产;两年平均亩产384.0公斤,比对照增产8.1%。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4.5公斤,比对照绵麦37增产10.2%,5点全部增产。2013-2015年,在江油、绵竹、广汉、仁寿、崇州等不同生态区验收测产,均稳定表现高产。本品种优良性状突出,迅速成为生产上的主导品种,推广面积上升很快。

遗传基础:在普通小麦起源过程中,仅有少数四倍体小麦和节节麦居群参与杂交过程,导致了“进化瓶颈”,供体四倍体小麦和节节麦物种的大量变异,在目前普通小麦群体中不存在。中国四倍体兰麦地方品种AS2255具有多小穗特征,伊朗节节麦AS60具有一对原始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新组合1Dx3.1t和1Dy11*t(Chen et al., 2012.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59:1649-1657 ),且其具有影响抽穗期的光周期新基因Ppd-Dt(Xiang et al., 2009.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8:1-7; Huang et al., 2012.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59:1027-1032)。我们模拟普通小麦起源过程,于2000年5月,在都江堰用AS2255与AS60杂交,于2002年创制了人工合成六倍体新小麦SHW-L1(Zhang et al., 2004. Sci China C Life Sci, 47:553-561)。当年,用SHW-L1与川麦32杂交,连续顶交两次后自交,选育出蜀麦969。该品种导入了供体四倍体小麦和节节麦的遗传物质,包括现有小麦群体不存在的谷蛋白亚基新组合1Dx3.1t和1Dy11*t(Liu et al., 2016. Allopolyploidy and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for wheat improvement. In:Annaliese S. Mason ed.Polyploidy and Hybridization for Crop Improvement. CRC Press, p27-52.)。除了谷蛋白新基因,可能还导入了节节麦灌浆速度快、抗冻等特征,使得该品种比其它一些品种早熟并抗冻;此外,蜀麦969在稀播、肥水条件好的条件下,小穗数可超过30个,因此可能导入了四倍体小麦的多小穗遗传基础。该品种从人工模拟起源到成功选育出该品种,花了14年。该品种的成功育种实践,证明以人工合成小麦为“桥梁”,利用小麦供体物种的遗传基础进行小麦育种的潜力大。

 

上一篇:川中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Keng‘ChuanZhong’)(2015年国家审定)

下一篇:蜀麦51(2013年四川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