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常年有育种及材料繁殖基地300余亩。其中,温江公平镇惠和村有约70亩,崇州桤泉镇230余亩。
基地主要包括小麦常规杂交育种,利用染色体工程进行特异优异基因的新材料创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原始亲本资源的繁殖、评价等。小麦所科研人员均从事新品种培育与新材料创制的相关科研工作。
小麦所第一任所长颜济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选育的大头黄、雅安早、竹叶青,打破了过去意大利品种(如:南大2419等)在四川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小麦亩产达到250~300公斤。上世纪70年代选育繁六、繁七及其姊妹系,使产量达到每亩350~400公斤水平,由它们又派生出一大批新品种,使繁六及其姊妹系成为优良的种质资源。上世纪80年代,绵阳11作为四川省的大面积推广品种,其烘烤品质达到全国十优水平,打破了“四川不能生产优质小麦”的旧有认识。绵阳11的两个亲本:一个为繁六,另一个亲本70-5858也是颜济教授引进前苏联小麦种质资源创制的优质材料。近年来,小麦所先后培育出川农16(国审)、良麦2号、良麦3号、良麦4号、蜀麦375、蜀麦482、蜀麦969、蜀麦51、蜀麦116等小麦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