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

关于小麦穗发芽抗性机制及抗性育种的研究

作者: 刁圣轩   审稿人:魏育明     时间: 2024-04-29 点击次数:


小麦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是指小麦在成熟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时籽粒在穗上发芽的现象。小麦穗发芽是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结果,涉及众多的影响因素,包括种子休眠水平、种子结构、植物激素等内部因素,以及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因素,其中,种子自身的休眠特性是影响穗发芽的主要因素。近期,四川农业大学王际睿课题组完成的题为“小麦穗发芽抗性机制及抗性育种研究”的研究在《中国农业科学》2024年第57卷7期正式发表。

种子休眠水平是影响小麦穗发芽抗性的主要因素,而往往驯化作物的籽粒休眠水平低,导致栽培小麦普遍比其野生祖先种更易发生穗发芽。小麦穗发芽主要受外源环境(温度、湿度等)和内源植物激素(GAs、ABA、IAA、MeJA、ET、BR)的调控。已鉴定出一批抗穗发芽材料,并克隆了一系列调控穗发芽抗性的关键基因,如PM19、MFT、MKK3、Myb10-3D、Vp1等。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人工合成小麦和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已成功创制了抗穗发芽小麦新材料。

穗发芽相关基因在小麦种子发育的不同时期表达模型

该文主要从穗发芽发生的遗传与生理机制、穗发芽对产量品质的危害、穗发芽抗性种质资源与相关基因发掘、抗穗发芽小麦新材料创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小麦穗发芽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小麦抗穗发芽研究方向和育种改良策略提出建议,以期为未来创造环境稳定的抗穗发芽小麦品种提供参考。

该研究获得科技创新 2030(2023ZD04069)、国家农业科技重大专项(NK202206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01810,32301837,U22A2047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E0112000)、四川省科技计划(2023NSFSC0217,2021YFH0077)的资助。

 

上一篇:对来自安岳红的条锈病抗性基因YrAYH进行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

下一篇:TAG|小麦条锈病抗病材料:小麦-长穗偃麦草4EL易位系的创制、鉴定以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