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我校主持的四川省“十四五”麦类育种攻关项目2023年度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 郝明/文 刁圣轩/图   审稿人:江千涛     时间: 2024-01-16 点击次数:


转载自四川农业大学官网

https://news.sicau.edu.cn/info/1078/75125.htm

1月12日下午,四川省“十四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项目“突破性麦类育种材料和方法创新及新品种选育”2023年度总结会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召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农村处二级调研员李嵘、项目咨询专家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王敬东、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武云研究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处何希德研究员,我校科技处副处长刘扬及13家项目承担单位的60余名骨干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小麦研究所周永红教授主持。

项目首席专家刘登才教授和8个课题负责人分别代表项目组及各个课题,向与会专家和领导汇报了本年度所取得的工作进展,同时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李嵘调研员及项目咨询专家组对项目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组表示,麦类育种攻关团队要紧抓四川麦类作物发展新机遇,聚焦品种和产品研发,支撑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组对项目标志性成果的凝练、各课题目标的聚焦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麦类攻关团队2023年选育小麦新品种8个、青稞新品种1个,围绕高产、优质、抗病、耐逆、肥水高效等性状创新优异新材料9份、鉴定优异新种质14份、发掘新基因7个。在优质目标性状上实现新突破,在2023年国家小麦区试审定的197个品种中,仅有3个达到弱筋标准,它们均来自四川麦类攻关团队选育,表明我省弱筋小麦品种培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团队选育的3个品种荣获首届“中国南方馒头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优质南方馒头小麦品种。在早熟性状育种取得新突破,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应用首次实现成都平原五一节前收获小麦,验收亩产达500公斤/亩,为稻麦轮作周年高效奠定了基础。在规模化生产中增产效果显著,3个小麦品种的超百亩实打实收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多地小面积示范验收亩产达到或超过650公斤/亩。2023年,我省小麦平均单产大幅提高16.3公斤/亩,首次站上300公斤台阶。

在特色作物方面,青稞是藏区口粮作物,荞麦是彝区口粮作物。团队联合企业,制订了《黑青稞面》、《青稞米》、《青稞粉》、《青稞糌粑》4个青稞加工产品企业标准;科企合作,研发出果蔬青稞糌粑粉、白糖青稞饼干、30%青稞红豆核桃酥和70%青稞面粉的挂面共4个创新产品,本年度产值达500余万元,显著促进了甘孜州青稞产业发展,丰富了藏区人民口粮消费类型。苦荞新品种“西荞8号”示范亩产达到512斤/亩,首次实现苦荞亩产突破500斤,研制了苦荞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显著提升了苦荞的生产效率。推广苦荞、青稞品种50余万亩,满足了藏区、彝区的特色作物需求。

 

上一篇:小麦研究所召开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选题论证会

下一篇:麦类作物四川创新团队第三轮绩效评价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