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读农报 | 再添一员!这个四川白粒小麦品种通过国审

作者: 杨都   审稿人:魏育明     时间: 2022-06-02 点击次数:


转载自:四川农村日报

https://cbgc.scol.com.cn/news/3523695?from=androidapp&app_id=cbgc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图


“3个地块共计3.305亩,平均亩产608.3公斤,单个地块最高亩产达642.2公斤!”5月29日,在梓潼县宏仁镇石台村,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四川农业大学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蜀麦133”进行现场实产验收。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余懋群现场宣布了测产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5月20日,农业农村部公布176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其中,我省3个小麦品种通过,“蜀麦133”作为高产品种类别小麦名列其中。

能通过国审,“蜀麦133”凭的是什么?

白粒小麦高产抗打

测产结果出炉,“蜀麦133”品种选育者、四川农业大学伍碧华教授松了一口气。“这次测产,可谓生态区域、测产地块和种植户‘三随机’,就像是一次随堂考试。”伍碧华告诉记者,从5月24日,他们就开始寻找未收获的“蜀麦133”。但此时,全省各地小麦收获已近尾声,该去哪里寻找种植户呢?

各方联系下,伍碧华了解到梓潼县尚有小部分“蜀麦133”未收获。在石台村的小麦坡坡地里,伍碧华告诉记者,“在今年小麦前期湿害,中后期大风大雨等诸多不利条件下,‘蜀麦133’抗病、抗逆、高产、稳产的优势更为凸显,实现了逆势增收。”

“蜀麦 133”的特点之一是“白粒”。白粒小麦的平均市场价格每斤要比红粒高。”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刘登才介绍,白粒小麦因其加工时出粉率更高,加工后的面粉色泽更好,具有更高的商品性,因而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既然如此,种植户为何不大量选择种植白粒品种?

“通常情况下,白粒小麦产量更低。”伍碧华道出了背后的原因,由于生物学特点的差异,白粒小麦想要实现高产的难度更大,市场上一直比较缺乏高产的白粒小麦品种。

2017年,由伍碧华主持选育的白粒新品种“蜀麦133”通过四川省小麦品种审定 。 该 品 种 以“ 川 育 23”“B1291”为品种来源,具有高抗、高产、广适的特点,在四川省区试中平均增产14%,亩产达407.5公斤,与当时省区试最高产的红粒小麦品种相当。“去年,‘蜀麦133’在绵竹市测产,平均亩产达551公斤。今年,‘蜀麦133’的产量依旧‘抗打’。”伍碧华说。

抗病抗穗发芽

“经过我们这些年的观察,‘蜀麦133’鲜有穗发芽现象。”四川玉麦吨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何永金告诉记者,由于该品种小麦的稃片很薄,穗型直,下雨后很容易被风干,着生籽粒的部位不易积水。

“今年我首次尝试种下该品种,12亩‘蜀麦133’病害发生很轻,尤其是后期的雨水和大风天气,也不见倒伏。明年我会扩大种植面积。”种植户张顺富告诉记者。

四川玉麦吨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何龙介绍,石台村为典型丘陵旱地,“蜀麦133”在当地由农户自主耕种生产,实行化肥、农药双减栽培。此外,该品种具有高抗条锈病、中抗赤霉病,耐湿、耐旱、抗冻、耐寒、抗高温逼熟等特性。

事实上,长江上游区国审品种较其他麦区国审品种困难得多。长江上游区小麦国家区试负责人、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伍玲介绍,由于长江上游区生态的复杂性以及严苛的审定标准,长江上游各省(市)自1998年以来仅有39个(四川省37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审。而“十三五”至今,我省仅有8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审。

通过国家审定,意味着“蜀麦133”适应性广、稳产、高产等特性和潜力得到认可。审定意见显示,该品种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贵州、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湖北等省(市)种植。

 

上一篇:小麦所教职工端午"健步走"活动圆满完成

下一篇:我校培育的绿色高效白粒小麦新品种“蜀麦133”丘陵旱地获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