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内外交流 > 正文 >

国内外交流合作

作者:   审稿人:     时间: 2020-01-06 点击次数:


  近年来,在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学校关于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国家“一带一路”重要战略等的精神和指示,结合自研究所成立以来的经验,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国际化办学道路。小麦研究所建所35年来,也是不断国际化的35年。上世纪80年代,颜济教授主持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与加拿大、日本、瑞典、丹麦等国科学家合作,通过资源收集,在四川农业大学建成了亚洲最大的专一属种标本室,相关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此基础上,研究所重点围绕小麦基因资源发掘、种质创新利用开展研究。通过与国际同行交流互访、项目合作、人才培养,近5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一、 国际化工作概况

1.积极选派推荐科研人员到国际知名学校或研究所进行访问交流

1.1 研究多访问学者、博士后

从郑有良教授1993年赴英国留学引进小麦分子技术以来,92%科研岗职工具有留学经历,其中16%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完成博士后训练。魏育明教授在加拿大从事燕麦系统发育研究期间,作为留学生、访问学者代表受到时任总理温家宝同志亲切接见。研究所一直鼓励在职人员通过合作项目或国家留学访问相关项目赴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际知名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或访问交流工作。目前研究所具有海外学历和海外留学经历教师28人,占全所教职工人数的54.9%。

1.2 联合培养研究生

研究所先后与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美国南达科塔州立大学、美国密苏里植物园、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加拿大圣母马丽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工部、瑞典农业科技大学、丹麦皇家农牧大学、以色列海法大学、日本木原生物研究所、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2010-2020年,累计有67名研究生、3名本科生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课题组间合作项目等途径派出,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国际一流院校和研究所进行联合培养,通过该途径,与部分单位建立了长期项目合作关系。

1.3 短期交流与参加国际会议

研究所大力鼓励师生参加国际会议,2015年至今,累计有46余人次到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奥地利等国家参与国际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或大会报告7人次。通过学术会议沟通,有效加强了研究所与各同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

2018-2019年间组织师生参加了“国际小麦族大会”、“国际小麦品质科技研讨会”、“植物染色体工程和功能基因组育种国际会议” “国际小麦大会”等国际会议,展示小麦所科研成果,并进一步加强与同行间交流。其中,2018年德国召开的第8届国际小麦族大会上,颜济、杨俊良教授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对小麦族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且该会议7名国际主委会成员中,周永红教授、卢宝荣教授、孙根楼教授3人毕业于小麦所。2019年,颜泽洪教授、江千涛教授、祁鹏飞副教授和黄林副教授一行4人,应英国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 Research)邀请,赴英国开展科研交流活动。

2.海外同行来华交流情况

在外专“引智”项目、“111”计划、“双支计划”支持下,近5年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52人次“走进来”,有效的提高了研究所师生的对外交流能力和学术能力。同时申报科技部和科技厅相关国际合作项目,与海外同行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工作,向外单位派遣留学生或短期访问交流,加深了与同行单位的合作。

3.承办国际学术会议

研究所2013年承办了第七届国际小麦族大会,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14个国家的100余名代表与会。这是国际小麦族学术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国际小麦族学术会议从1991年以来,每4年召开一次,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会议期间研究所师生与来自加拿大农业部、加州大学、德国IPK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等国外,及来自复旦大学、中国农科院、中科院遗传所、南京农大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多名专家进行了交流,与会专家也对小麦所的相关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2019年成功承办第十四届国际谷物穗发芽会议,本次大会共吸引到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80余名行业内专家学者到场,围绕“种子休眠与发芽”“淀粉酶与穗发芽”“穗发芽分子遗传机制”“穗发芽抗性育种”四个专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我所5位师生做了大会报告,参会专家对小麦所相关领域研究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认可,并对本届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4.参与国际组织管理服务

2017年刘登才教授赴乌干达提供技术支撑,指导当地育种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此外,刘登才教授还任《Plos one》杂志学术编辑,凡星教授、沙莉娜副教授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SSC)中国植物专家组(CPSG)成员,承担相关联合科研项目。

5. 积极扩大留学生招生渠道,并提升留学生教育水平

2015年至今共招收留学生7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5名。通过留学生教学工作的摸索,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本研究所实际情况的留学生培养经验。后续将继续加强对留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工作,旨在营造研究所良好的学术氛围。

6. 与国外知名机构合作协议及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

先后与美国加州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工委、莫多克大学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2016年至今,共获批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项目1项,省级国际合作项目8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Plant Biotech J, New Phyto, PNAS, 等国际知名SCI杂志上联合发表120余篇,出版专著2部。




 

   

第七届国际小麦族学术会议


第十四届国际谷物穗发芽大会

 

上一篇:小麦所师生参加2022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

下一篇:没有了